全部文章分享

重訓與有氧怎麼搭配最有效?減脂訓練的黃金組合解密

重訓與有氧怎麼搭配最有效?減脂訓練的黃金組合解密

許多人在減脂過程中常常困惑:「到底該做重訓還是有氧?」
更進階一點的問題是:「兩者要怎麼搭配?順序會影響效果嗎?」

這篇文章會用簡單、清楚又有根據的方式,告訴你:

  • 重訓與有氧的真正功能是什麼?

  • 人體能量怎麼消耗?順序怎麼排?

  • 不同目標與狀況,運動怎麼搭配最有效?

無論你是減脂新手,還是常常卡關的中階訓練者,都能從中找到答案。


一、有氧與重訓的差別是什麼?

項目 有氧運動 重量訓練
運動特性 節奏穩定、時間長 強度高、動作短暫
代表動作 慢跑、快走、跳繩、踩飛輪 深蹲、伏地挺身、啞鈴訓練
主要功能 燃燒熱量、提升心肺 增加肌肉、雕塑線條
熱量效果 當下消耗高,但結束後停止燃燒 當下消耗較少,但有後燃效應*
對減脂幫助 快速消耗熱量 提高基礎代謝率*,幫助長期燃脂
 
 

總結一句話:
減脂靠熱量赤字,有氧能幫你燃燒卡路里;但讓你瘦得好看不鬆垮,靠的是重訓和吃對營養。

  


二、人體運動時怎麼使用能量?

你的身體會根據運動強度,決定使用哪一種能量來源。主要分為兩種:

1. 醣類能量系統*(快速供能)

  • 來自於儲存在肌肉和肝臟中的糖原

  • 身體在重訓、跳躍、衝刺這種高強度運動時會優先使用

  • 優點是供能快,但儲量不多

2. 脂肪氧化系統(慢速燃脂)

  • 主要在快走、慢跑等中低強度有氧運動時啟動

  • 啟動慢,但能量來源穩定、豐富


重點觀念:

運動一開始,身體先用糖原;時間拉長後,才會慢慢使用脂肪當燃料。

這也說明了:

  • 如果你先做有氧 → 糖原用掉了 → 接著做重訓會比較沒力,效果打折

  • 所以減脂建議:先重訓,後有氧


三、減脂時,重訓與有氧要怎麼安排?

根據你的訓練目標和時間安排,可以用以下原則搭配:

  • 想減脂又不想掉肌肉
    先重訓、後有氧 
    → 保留力量表現,提升肌肉刺激效率
  • 想強化心肺耐力
    先有氧、後重訓 
    → 把體能留給有氧練習
  • 體能不好、剛開始訓練
    分開不同天做
    → 減少疲勞,提高訓練品質
  • 沒時間、每次只能練一小時
    重訓為主+10–20分鐘有氧收尾 
    → 效率最高,不犧牲效果


 

四、不同族群怎麼搭配訓練?

對象 運動建議
減脂初學者 每週2–3次全身性重訓+每週2次快走30分鐘
體脂偏高(>30%) 重訓為主+提升 NEAT*(每天多走路、站立)
體脂下降但線條不明顯 增加重訓強度與次數,控制有氧量
女性族群 加強下半身與核心訓練,提升代謝與身形線條感
體力有限者 重訓與有氧分日執行,避免過度疲勞
 

五、簡單總結:減脂的運動搭配四原則

原則 核心概念
重訓為主,有氧輔助 重訓保肌、有氧燃脂,雙管齊下
根據目標調整順序 減脂為主→先重訓;心肺為主→先有氧
增加日常活動量 穩定 NEAT*,才是長期燃脂關鍵
觀察效果隨時調整 身體反應才是最佳依據,不是公式
 

專有名詞註解

基礎代謝率(Basal Metabolic Rate, BMR)
是身體維持基本生命活動(如呼吸、體溫、心跳)時每天消耗的最低熱量。肌肉量愈高,基礎代謝率愈高,瘦得更穩定。

EPOC(Excess Post-exercise Oxygen Consumption)
運動後過量耗氧效應,俗稱「後燃效應」。重訓結束後身體仍會持續燃燒熱量,有助於提高總熱量消耗。

糖原系統*(Glycogen System)
儲存在肌肉與肝臟中的碳水化合物,是高強度運動最即時的能量來源。糖原用完後,會感到疲勞與無力。

脂肪氧化系統(Fat Oxidation System)
以脂肪為燃料的能量系統,屬於有氧代謝。雖然啟動慢,但能量供應穩定,適合長時間運動。

NEAT(Non-Exercise Activity Thermogenesis)*
非運動性熱量消耗,指日常生活中的小動作如走路、站立、打掃。這部分對減脂影響非常大,尤其是久坐上班族。